榮鼎總部
校區地址: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
226號榮鼎天下A座
聯系電話:400-0026-567
網址:www.universaltoolingservices.com
微信公眾號:
備課、上課、批改作業……作為老師,你的日常生活是否也總是圍繞這些元素不斷打轉?在常規教學和教研中,如果不懷抱向上的心,我們又如何獲得職業突破呢?今天,我們與您分享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三種“力”,希望能幫您迅速成長,遇見更好的自己!
學習力:勤于學習更需善于學習
作為教師,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水平,學習是必須的途徑,但有時我們會發現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,時間不夠且紛繁雜亂無從下手,所以我們不僅要勤于學習,更要善于學習。
思考力:勤于思考是能力提升的種子 韓愈說:“業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毀于隨”,可見“勤于思考”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。 作為教師,勤于思考能讓我們樹立問題意識,培養創新思維,明確前進目標,進而更快地提升我們自身的專業能力。 實踐力:真正的成長離不開點滴的實踐 想做就做,盡管去做吧,這是體育精神的寫照,也是實踐精神的彰顯。作為教師,我們很多時候也需要喊喊這句口號,敦促自己進一步努力,以實現各個成長階段的突破。 “教育、教學、教研”是伴隨教師職業生涯的三大關鍵詞,而“教學”無疑是其中Z關鍵的存在。站住講臺——站穩講臺——站好講臺,是每一位教師必然經歷的成長階段。
首先,我們需要清楚我們需要學習什么。
衡量教師水平的不僅有知識水平,還有教書育人水平。剛剛跨出校門走上教師崗位的幾年,可能是一生中知識水平Z高的時期之一。
時間的流逝,科技的進步,我們的知識水平不僅停滯更會下降。常年相同內容的教學更會產生倦怠,讓我們的工作走向平庸。
所以我們需要積極學習和掌握所教學科前沿知識,還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,比如學科知識聯系生活的應用擴展知識,學科命題的時代背景,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等,都需要我們去及時學習掌握。
實際上,學生開拓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師的教學方法、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息息相關。
教師教書育人水平的提升途徑有很多,聽講座、參加培訓,看相關書籍。
但是更應注意向身邊的同事學習,聽課、交流、寫反思三部曲是學習的基本有效框架,聽課不是簡單的模仿,是思考的起點,關鍵是和自身融合的二次創造。
同時還要向學校外的專家、同行學習,向國家或市區的“空中課堂”“在線課堂”名師學習,在學習優秀講授方法的同時,也要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。
新技術、新設備、新的通訊方式、新的應用程序不斷出現并更新變化,使得現代教學手段更加豐富,更加靈活,我們應積極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知識,對于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能力提高的各種方式方法,需要我們去敏銳地發現并學習使用。
其次,我們應明白,教師不僅比學生更需要學習,也要比學生更善于學習,更要向學生學習,這樣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。
學生在成長,學校在納新,學生的思想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,所以我們不僅要研究學生,也要向他們學習,學習他們的新的用詞用語,研究他們的喜好并學習,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他們思想溝通,融洽對話,避免疏離與代溝,成為一名懂他們的老師。
Z后,教師既教書更育人,教師要緊隨時代變化,積極學習國家的政策,在教學中有目的引導學生關注國家事、關注身邊事,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,使“端正學習態度,樹立遠大理想”不再是口號。
在聚焦“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”的今天,一線教師應當注重哪些方面的思考呢?
第一,學科育人方式。作為教師,必須要熟知所教學科的內容,還要深入了解所教學生的特點,研究在向學生傳授本學科知識的同時,挖掘學科育人的價值,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高尚的人格。
第二,班級文化建設。對班主任而言,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可以調控班級狀態,引導集體前進方向,促進學生個體成長??梢詮陌嗉壄h境布置到特色活動開展,從小干部的培養到學生個性的發展等方面,對班集體進行文化的層面建設。
第三,家校攜手共育。在教育發展的新階段,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形成教育共同體。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,家長、教師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,只有攜手共育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。
第四,科研課題研發。這是新時代的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、確立研究的內容,通過撰寫課題報告、課例案例等,對實踐研究進行整理、分析,進而得出結論。這種科研素養和科研能力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。
新學期,我們該如何尋找一個研究課題?又該如何制定一份研究計劃呢?研究課題就在我們身邊。每個學期結束,老師們在回顧一個學期的工作中都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。這些問題就是新學期研究的課題。
研究計劃就在我們筆下。在我們確定了研究內容之后,研究計劃可按照自身的能力、習慣來制定。
比如:我們可以按照時間以月為單位制定具體操作的內容、步驟、方式等;也可以用“工作手賬”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研究過程中的點點滴滴;還可以借助手機“隨手拍”將Z真實的資料留存下來。
“思考”是行動的種子,“勤于思考”是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關鍵。讓我們堅信:我思考,我實踐,我進步,這一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吧!
這一過程僅靠時間的疊加無法完成,而需要教師不斷地設置目標,迎接挑戰,在無數次實踐中磨煉自我。
日常教學中,備課、寫教案、上課、課后反思、教學評價、學生個性化輔導、選修社團任務等,這些“常規動作”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,老教師不例外,青年教師更要注重。“上好每一節課”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要求,每一位教師都應努力去實踐。
教師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,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,其思想境界、行事作風、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。因而,國家在教師培養方面也給予了科學的設計和制度的保障。
在此基礎上,教師更應積極發現和挖掘自身特色與潛能。教師隊伍中那些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:于漪、錢夢龍、寧鴻彬……哪一個不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自我打磨而創建了一片新天地。
教師不能是搬運工,尤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?!笆澜缟蠜]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”,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節課。
成長為特色教師、學者型教師的這份答卷要求每位教師都要結合時代要求,遵循學科教學理念,在實踐中尋找生長點和突破口,敢想敢做;還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自問:
“我”關注的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能很好地對接嗎?“我”能通過這一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嗎?“我”究竟想以什么來助力他未來的發展呢?這樣的思考才是教育教學的意義所在與價值所系,才能使我們意識到使命感和責任感并非遙遠有距離的詞匯。
當然,要實現個人專業化和個性化發展,還要突出“任務”意識:大任務有三五年的成長規劃;小任務有近在眼前的公開課與學科講座、教學基本功大賽、論文寫作、文章發表、課題研究等,以學期為單位去“闖闖關”“練練手”,不躲藏不懈怠,以承擔任務增經驗,以科學規劃助發展,腳踏實地,知明行篤。
清初思想家、教育家顏元說得好,“心中醒,口中說,紙上作,不從身上習過,皆無用也”,真正的成長終究離不開點滴的實踐。
本文來源于網絡,網站僅作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內容為作者觀點;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。